5月進入了藍莓采摘的尾聲,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壩鎮仙景社區大棚內,藍莓種植戶許澤正修剪枝條,為下一年的收獲做準備。
為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發揮農業重鎮資源優勢,草壩鎮盤活大棚資源,率先推出“家庭農場藍莓種植”富民強村項目,打造村集體經濟藍莓種植示范園。
許澤便是第一個嘗試家庭農場種植藍莓項目的農戶。“技術有人教,銷路透明不用愁,共同承擔風險,心里踏實多了。我只需要保證果子的產量和品質就行,今年種植藍莓純收入有22萬元。”許澤說。
近年來,草壩鎮的富民強村項目將村集體經濟發展與群眾增收致富、企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產業發展與村集體經濟發展“雙捆綁”,村集體經濟發展與群眾增收相互促進。該鎮聯動6個村集體合作成立企業,引入蒙自云科創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農戶”“公司+村集體企業”“公司+村集體企業+農戶”的方式,多方合作種植藍莓。
公司免費提供盆、苗、水肥灌溉系統和銷售渠道,村集體企業為種植戶替換適宜種植藍莓的散光膜,進一步提高產量、增加收入。抱團發展的方式將各方力量匯聚、融合,相依相長,讓種植戶“拎包入駐”免除后顧之憂。
用“小果子”帶動村民收入增長,用村集體經濟增長撬動鄉村振興。如今,許澤的大棚前方又多了一排新棚,可以放置8000盆藍莓,仙景社區今年將帶動5戶農戶一同合作種植藍莓。
在草壩鎮一村,大棚里3900余株盆栽藍莓幼苗整齊排列著,基質土內根系正汲取營養,慢慢生長。“上個月,在云科創的技術支持下,我們進行了混合基質土、裝盆、運輸,按種植間距擺盆。”一村總支書記、主任楊玉科說,“不僅僅是為了種藍莓,我們更希望從這樣的合作方式里學理念、學技術、學經驗,以此推廣到現有農作物種植中,帶動農戶改變傳統種植理念,以現代化、標準化提高農戶經濟收入。”
目前,草壩鎮共簽訂70余畝藍莓種植合同,未來還計劃動員更多農戶參與進來,形成規模化產業,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的實惠。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云南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