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在通道侗族自治縣萬佛山鎮臨口村玫瑰園,10多名村民在平整土地。過幾天,這片面積300余畝、種了8年玫瑰的一級農田,在完成相關技術檢測后,將全部換種高檔優質稻。
“通道山多地少,但生態環境好,適合種植高檔優質稻。與普通優質稻相比,高檔優質稻外觀、口感更好,營養價值更高,收購價也高出很多。”縣發改局糧食股負責人夏德黔介紹,通道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讓“良田”回歸“糧田”,今年將完成4000畝一級農田“非糧化”治理。
為提高稻谷種植效益、促進農戶增收,通道加大力度,示范推廣種植米質達到國標Ⅱ級以上的優質水稻新品種,并實行“五統一”生產經營模式,即統一品種、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收購。同時,通過推廣良種、配方施肥、機械化生產、產銷對接,以及給予種糧補貼及種糧大戶補貼等,免去農戶后顧之憂,提高其種糧積極性。
通道還采取政策與資金扶持等,多方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高檔優質稻。通道綠嘉元農機合作社在縣溪鎮多星村流轉土地種植水稻。其負責人宋干杰介紹,過去種植普通稻,500多畝田年毛收入在30萬元左右,改種高檔優質稻后,年毛收入提高到50多萬元。
稻谷質優價高,樂了農戶,穩了糧田。去年,通道種植水稻17萬畝,其中優質稻達12.5萬畝;優質稻中,高檔優質稻達3.01萬畝。今年,全縣高檔優質稻種植面積將突破3.8萬畝,高檔優質稻種植“一鄉一品”示范村將達30個以上。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湖南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