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夏糧產量數據。安徽夏糧實現“三增”,總產348.16億斤,較去年增加3.68億斤;播種面積4294.95萬畝,較去年增加20.1萬畝。總產和面積均居全國第三位,較去年位次不變。單產405.33公斤/畝,較去年增加2.42公斤/畝,居全國第五位,前進一位。
圖為 安徽夏糧豐收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2923億斤,比2022年減少25.5億斤,下降0.9%。全國夏糧產量穩中略減,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實現了豐收。
去年秋種以來,安徽省持續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科學有效應對不利氣象條件,全力保障夏糧生產。秋種期間,安徽省把保面積作為首要任務,為夏糧豐收奠定堅實基礎。安徽省精耕細作,深入挖掘農業生產潛能,加大智慧農機應用,推廣精準整地作業。全省投入耕整地配套機械80萬臺,完成農機深松深耕面積550萬畝;投入精少量播種機等新機具45萬臺,小麥機播率達94.12%,較上年提高0.87個百分點。春管期間,各地加強田間管理,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組織農業專家、科技特派員和基層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包村聯戶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夏收期間,全省共投入聯合收割機逾20萬臺,日均投入4萬余臺,小麥機收水平逾98.6%。先后投入秸稈綜合利用機械9.2萬臺,糧食烘干機1.74萬臺,加強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和糧食烘干作業,保障了糧食高質量生產。全省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約為1.1%,遠低于國家標準不大于2%要求。同時收割、運輸、烘干等環節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秸稈粉碎還田、打捆離田全面推廣,既保證了糧食安全,又提高了糧食生產品質。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安徽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