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桂林市灌陽縣以“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穩步增收”為目標,全面實施“退果還糧”,重點扶持種糧大戶成立農業發展公司,持續、穩定、大力推動全縣糧食生產發展,全力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日前,在水車鎮大營村,農戶在砍伐病弱果樹,施工車輛正在田間平整土地,一棵棵2至3米高的柑橘果樹被連根拔起,為接下來的糧食生產做好準備。
據該鎮副鎮長鄧英順介紹,大營村此批被鏟除的果樹均為患了柑桔黃龍病的沙糖橘病樹,面積150多畝,承包主為本村上老上屯和三皇村種植大戶蔣珍發、唐咸明。為防止耕地“非糧化”,水車鎮今年規劃“退果還糧”面積800多畝,大力推進“退果還糧”工作,通過成立農業發展公司進行全鎮統籌,各村分設子公司,將糧田全部統一規劃,再統一流轉給種糧大戶種植雙季稻或中稻+小麥,全力穩定糧食生產。同時,積極探索契約農戶工作,在保障土地租金收益的基礎上,成立勞務合作社,組織引導農民就近就地務工,增加工資性收入,實現糧食增產和村里創收、農民增收“多贏”。
種植大戶唐咸明說:“黨的政策好,我們農民也要積極行動起來,我們正在與本鎮夏云村聯系,準備把該村的300多畝果園承包下來,復墾種上超級稻。”
在黃關鎮龍吟村,工人們也正置身早稻整理秧田和集中育秧點忙碌。該鎮種糧大戶蔣才萃,目前已在黃關、龍吟等村流轉土地300多畝種植超級稻,公司采用工廠化育秧,無人機噴灑農藥、施肥等現代技術進行生產,按多年的種植經驗,他預計今年產量可達22.5萬公斤。
近年來,灌陽縣按照345高質量發展路徑,把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作為首要任務,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持續推進“退果還糧”、高標準農田建設,并制定出臺資金補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勵種糧大戶開展土地流轉,發展糧食生產,牢牢地撐握好“飯碗”。同時,加大農技推廣力度,組織農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引導種植戶優化種植結構,采取“稻稻肥”“稻稻菜”等種植模式,不斷提高耕地地力和土地產出率,增加種植戶收益,為糧食優產高產保駕護航。
據了解,截至3月,該縣“退果還糧”面積已達5021畝,已落實春種糧食面積16.22萬畝,同比增長0.09%。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中新網廣西,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