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陸續開花結果的作物,同一株花生上的莢果不在同一時間成熟,因此,什么時候收獲花生很有講究。正常情況下,在早霜之前花生的植株呈現衰老狀態之后收獲最為合適。這時候,花生的頂端生長點已經停止生長,上部的葉片逐漸發黃,中部和下部的葉片開始由綠色轉變為黃色,并且逐漸開始脫落,莖蔓也開始變黃并且出現不規則的長條黑斑,大多數莢果的莢殼網紋變得明顯,莢果內海綿層收縮并呈現黑褐色光澤,籽粒飽滿,果皮和種皮都呈現出其固有的顏色。
新收獲的花生,含水量一般為45%~50%,秕果的含水量高,可達60%,如果不及時晾曬,這些果實就容易發生霉爛變質或遭受凍害。為了安全貯藏,確保花生品質,收獲后應該將帶莢果的花生植株倒植在田間晾曬2~3天,以促進后熟和風干,然后摘果,并及時將果曬干。當莢果曬到口咬發脆、手搖有響聲、剝開莢殼手搓種皮容易脫落時,含水量一般已經在10%以下,這時候就可以入庫貯藏了。
花生種子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親水物質,在貯藏過程中,它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受熱發霉乃至變質。試驗證明,花生貯藏期間氣溫在9℃左右、種子的含水量超過11%時,堆垛底部就會發熱,這種情況下貯藏的花生的出油率會明顯降低;當種子的含水量超過13%、溫度超過17℃時,所貯藏的花生就會生長霉菌;溫度如果超過20℃花生就會霉壞變質。花生種子的含水量在安全貯藏水分界限之下,在氣溫低于-25℃時就會受凍。花生種子的含水量如果超過安全貯藏水分的界限,一旦氣溫降低到-3℃以下,所藏的花生就會受凍變質。因此,花生在貯藏期間,必須干燥、通風。發現種子含水量超過安全界限或種堆溫度升高,就應該及時翻倉晾曬,以確保花生種子的安全貯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