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該省目前已建成全國重要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重要的春油菜雜交制種基地、重要的冷水魚生產基地、重要的有機枸杞生產基地。2022年至今累計向省外輸出牛羊肉、油料、青稞、露地蔬菜等農畜產品111萬噸,總價值達225億元。
圖為 青海農畜產品
“2023年,青海省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300萬畝,追溯體系建設覆蓋39個縣市,牦牛藏羊可追溯總數突破780萬頭只。新增有機草原監測面積4900萬畝,總面積突破1.5億畝,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達到1115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8%,牦牛肉、藏羊肉、乳制品等8大類100多種青海優質特色農畜產品知名度越來越高。”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徐宏偉說。
近年來,青海省農業農村領域綠色有機基礎得到持續加強,“青字號”農畜產品綠色有機底色更加突顯。目前,該省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面積占到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化肥農藥使用量較“雙減”實施前減少25%和20%,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5%。秸稈綜合利用率、農田殘膜回收率、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到86.9%、90%、83%。
“我們增加牛羊出欄收購網點,確保了農牧民群眾便利銷售,前三季度農牧民人均經營性收入達到2709元。同時抓好項目建設拓崗增收,指導各地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發展設施農業、建設倉儲冷鏈物流設施以及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等項目,增加就業崗位,促進靈活就業,讓農民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前三季度全省農牧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4381元。”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張元介紹,前三季度,該省農牧民人均轉移凈收入達到3186元,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達到7.8%,高于全國7.6%的平均水平。
據悉,青海省將不斷凈化產地環境,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生物降解地膜替代、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等行動。加快生態畜牧業轉型升級,擴大有機草場保護和認證面積,促進牦牛、藏羊及飼草產業高效循環發展。
同時,青海省做優做強5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青稞、油菜、八眉豬、藜麥、馬鈴薯、蔬菜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種業優勢區,打造“綠色+特色”的高品質“青字號”農產品。建設一批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和綠色有機原料生產基地,增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生產和輸出能力。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