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梧州市藤縣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把糧食安全放在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抓好糧食生產,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日前,禮秀村的早稻迎來成熟收獲期,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組織農機陸續開鐮收割,確保顆粒歸倉。
圖為 早稻收割
走進藤州鎮禮秀村的水稻種植基地,放眼望去,金黃色的稻秧上掛滿了沉甸甸的稻穗,空氣里彌漫著陣陣稻香。趁著晴好天氣,農業技術人員駕駛著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稻田中穿梭作業,一串串飽滿的稻穗很快被卷入收割機“腹”中,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繁忙勞作的景象。
隨著現代農業生產條件的持續改善,水稻采用機械化收割,不但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進一步節約了人力資源。一臺小型收割機每天可以收割約30畝水稻,跟傳統人工收割相比,增效明顯。
為了豐收碩果如期而至,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始終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這一重點,不斷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在穩定水稻種植面積抓好糧食生產安全的同時,傾力做好技術服務工作,為農戶提供種植技術指導,確保增產增收。
藤縣種植業技術服務站副站長(兼藤縣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廣西鄉村科技特派員 吳曉宇告訴記者:“目前全縣的早稻已經開始收割,全縣的大面積收割是7月上旬,預計收割時間20天左右,7月底大部分收割完。下一步,我們農業部門將繼續大力推廣優質新品種,不斷夯實糧食生產基礎,促進水稻持續增產、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藤縣是廣西的農業大縣,曾多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等殊榮。全縣擁有水田面積48萬畝,年均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0萬畝以上,總產25萬噸以上。今年,全縣種植早稻25.946萬畝。目前,全縣投入谷物聯合收割機600多臺、大型谷物烘干機5臺參與早稻收割,助力種植戶穩產增收。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中新網廣西,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