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早上9點鐘,重慶市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黃任中,又準時出現在九龍坡區白市驛鎮九里村的市農科院蔬菜分中心科研基地。
一到現場,黃任中就走進辣椒育苗大棚,仔細查看辣椒苗長勢,并留意前一天給工人們囑咐的管理措施是否落實到位。
雖然辣椒育苗區在220畝的基地里僅占1畝,但卻包含了30個品種,其中大部分都是近年來培育的優勢新品種,如王牌系列的“艷椒”465、“艷椒”475、“艷椒”485、“渝椒”13號、“渝椒”15號等。
“待這些苗子長成后,它們將被移栽到潼南、璧山等地的辣椒種植基地,向當地種植戶進行展示、推廣。”
大棚內部,工人們用塑料薄膜從四周又給辣椒苗圍上了一層“圍裙”防風,廂與廂之間也用塑料薄膜蓋上了一層“鋪蓋”保暖,系列防寒措施將辣椒苗“包裹”得嚴嚴實實。
“最近溫度低,辣椒苗抵抗力差,做好保溫、排濕以及防病很關鍵。”黃任中說,近期日最低氣溫只有5℃左右,必須通過保溫措施將棚內溫度提升在10℃才能保證苗子不受凍害。
除了保溫,防治灰霉病也是重中之重。黃任中一邊指揮著工人們噴施防病藥劑一邊告訴記者,去年10月育苗期間重慶氣溫較高,導致苗子長得比平時快,原本正常越冬時節該有的3片葉現已長到5至6片。
“不僅葉子多,植株也偏大,導致每平方米密度增大,透風、透光性變差,尤其是現在雨水多濕度高,更容易導致灰霉病。”所以,最近黃任中總是跟工人們反復交代,在嚴格保溫的同時,一定要在中午打開大棚通風半小時,排出棚內濕氣。
當天,在黃任中的安排下,工人們正在加緊平整另一塊地,為下一步分苗做準備,“分苗后能把密度降下來,透氣性要好些。”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重慶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