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重新鋪油改造后,道路比以前更寬了,群眾出行更方便了,老百姓都很高興。”崇信縣柏樹鎮東風村村民秦濤望著剛剛改造升級完工的柏油路,高興得合不攏嘴。秦濤所說的正是崇信縣柏樹鎮信家莊村至陶坡村公路改造提升路段。該項目提高了崇信縣路網通行質量,為居民出行創造了更多便利。
崇信縣抓住美麗鄉村建設機遇,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道路、醫療、衛生等各領域取得長足發展。走進崇信縣錦屏鎮梁坡村,正在散步的村民梁拉保說:“自從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我們村環境變美麗,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崇信縣分批壓茬推進全域旅游示范村建設,為美麗鄉村建設再添新“綠”。
崇信縣持續鞏固提升“美麗庭院”創建成效,以點串線,以線帶面,努力打造“一戶一品、一村一景、一鄉一韻”的“美麗庭院”大格局。據了解,全縣79個行政村已實現村村有“美麗庭院”,“美麗庭院”達286戶。崇信縣還突出抓好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及村莊環境長效管護等工作。以垃圾治理為例,農村垃圾實施“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方式,目前村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已延伸到全部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
崇信縣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在強化硬件設施建設的同時,狠抓軟件配套,整合利用文化廣場、黨群服務中心和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等陣地資源,打造了60余個特色鮮明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創立志愿服務項目256個,開展各類活動近千場,直接服務群眾3萬余人次。新時代文明實踐大喇叭在村民閑暇時間播放紅歌,分享疫情防控、移風易俗、黨史故事。常態化開展的“最美家庭”“美麗庭院”、鄉村文化舞臺、農家書屋、道德講堂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使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顯著提升。
“整合土地發展牛果產業,在家門口就能有錢掙。”黃寨鎮白新莊村黨支部書記張亞東說。黃寨鎮采用“合作社+集體+農戶”的模式,成立了養牛專業合作社。通過村社聯合、產業連片、責任連心模式,解決技術、銷售難題。目前,黃寨鎮的紅牛產業以覆蓋11個村,并打造了1條窯洞養牛示范帶,牛產業已成為該鎮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美麗鄉村建設追求“外在美”與“內在美”的有機統一。崇信縣多點發力,靶向施策,促進鄉村“面子”“里子”統籌發展,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中國甘肅網,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