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閑置地搖身變成一塊塊良田。今年以來,李橋鎮積極統籌謀劃,扎實開展閑置地整治專項行動,探索土地復耕復種新模式,截至目前,該鎮近500畝閑置地實現復耕復種。
該鎮成立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領導包片、干部包村,村支部書記、村兩委包戶、包地塊的責任體系,確保閑置地復耕復種工作有力、有序推進。各村拉網式排查轄區閑置地情況,建立排查臺賬,制定時間表、路線圖,逐一建檔立卡,“臺賬式管理”,對標對表,責任到人,確保臺賬清晰,情況精準;“銷號制落實”,掛圖作戰,復耕一塊、核銷一塊,對表銷號,復耕到位。各村根據實際情況,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用,積極探索“村經濟合作社+合作組織+農戶”的經營模式,對集中成片閑置地復耕復種,加快推動農業種植規模化、集中化, 讓“沉睡”的土地煥發新活力。
看著郁郁蔥蔥的玉米秧,永青村黨支部書記趙松向記者介紹:“這兩塊地種植的玉米長勢良好,有一人多高,畝產800斤不成問題。村西的閑置地曾是一處違建廠房,2020年依法依規拆除后,閑置近2年。2022年5月,永青村開始土地修復,請來施工隊,用鉤機將殘留物從地面挖出,清理掉雜物,通過覆新土的方式改良土壤。兩處閑置地共17畝,修復后達到種植條件,于6月種植了玉米。”
王家場村有23萬平方米違建被陸續拆除,村黨支部書記白洪淼介紹,截至目前,村里360多畝閑置地已“化身”成片玉米地。記者來到該村村西看到,復耕后種植的玉米地與其他農田并無二致,成片玉米地成為該村“久違了”的良田畫卷。這些土地集體流轉給專業種植合作社經營,村民還能享受年底分紅。
李橋鎮將閑置地整治情況納入年終考核,作為評先評優依據。村一級實行積分制管理,設立耕地保護專項“積分”,按積分情況對村民予以表彰,增加耕地保護“五不準”約定,提高村民耕地保護意識,營造共同保護耕地的濃厚氛圍。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