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天氣影響,部分蔬菜價格上漲明顯,尤其是葉類蔬菜和一些容易腐爛的茄果類蔬菜;而豬肉價格上漲的勢頭,在上周更是被商戶比喻為“脫了韁的野馬”。7月13日,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新發地市場了解到,隨著天氣放晴,蔬菜價格會逐漸開始回落;豬肉價格則下降明顯。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月琳告訴記者,到7月12日,肉價回落到27.75元/公斤,比7月6日下降了9.02%。
蔬菜市場價格與地頭價格出現巨大反差
今天上午,記者在新發地市場蔬菜交易區看到,大量北京郊區以及北方蔬菜上市,蔬菜供應量充足,部分蔬菜價格較前兩周上漲比較明顯,如生菜、油菜、香菜和茴香。香菜和茴香的批發價都超過了4元/斤;還有椒類蔬菜價格也偏高,如紅尖椒批發價4.5元/斤,美人椒批發價達到了6.5元/斤。但商戶表示:“你別看尖椒的價格上漲了,我們還是在賠錢的。”
據了解,受前期強降雨的影響,上周蔬菜價格快速沖高,在近兩日緩慢回落。商戶介紹,市場上蔬菜價格在持續上漲,而且與去年同期的價格差距在進一步拉大。但今年產地的價格同比卻是下降的,有的地方今年6月份的地頭價格是近3年同期的最低價。市場價格與地頭價格出現巨大的反差。
其實,產地今年的夏季蔬菜種植面積相比去年是擴大的,市場價格卻明顯上漲,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天氣的影響。
張月琳介紹,一般來講,在地里的蔬菜被稱為農產品,到市場上的蔬菜就成了商品,從農產品到商品,中間有個商品化過程,包括采收、分選、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這些環節中,人工的費用、生產資料的費用以及運輸的費用都有所上漲,從而拉動了商品化過程中費用的上漲。
受到不利天氣的影響,從農產品到商品過程中的損耗也在明顯增加。他舉例,近期北方地區高溫高濕,地里的蔬菜極容易出現腐爛現象。如產自河北張家口的大白菜,運抵市場以后,如果當天沒有賣完,第二天就得甩賣。產自山東濰坊的尖椒,在秧上沒有腐爛,采摘以后在分選過程中就有腐爛的;包裝時沒有腐爛,運抵市場以后就有腐爛的;銷售時沒有腐爛,客戶買回去以后又發現了腐爛的,客戶還得回來換貨。所以盡管地頭價格可能普遍會低一些,但真正具備完好商品屬性的蔬菜的價格是在走高的。
張月琳也表示,近期的連續降雨,使得一部分蔬菜出現爛根、爛葉、爛果現象,地頭蔬菜的供應有些偏緊,價格上漲。但新發地市場的商戶在產地有基地,也有包地種植的或與農戶有收購合同的,所以供應量還是有保障的。
近期,新發地市場每日蔬菜的上市量保持在1.75萬噸左右,昨天(7月12日)的上市量是1.804萬噸,比前天(7月11日)的1.732萬噸增加720噸,增幅為4.16%。“供應量還是比較充足的。由于近期地頭價格上漲,昨天的加權平均價是3.50元/公斤,比前天的3.48元/公斤上漲0.57%。”他表示,天氣放晴、光照充足以后,地里的蔬菜有一個復壯的過程,產量會逐漸恢復,價格也會有所回落。
豬肉價格已掉頭往下,后續上漲乏力
近期豬肉價格出現快速回升的勢頭,尤其是上周前期,白條豬批發的平均價漲幅非常明顯,有人形容肉價如“脫了韁的野馬”。記者從新發地市場了解到,上周前5天,白條豬批發的平均價由25.15元/公斤快速上漲到30.50元/公斤,5天的時間上漲了21.27%,平均每天上漲4.25%。“如果從6月26日算起,豬肉價格在10天內上漲了40.23%,漲勢非常迅猛。”張月琳說。
他介紹,6月份以前,毛豬生產基本上處于虧損狀態。4月份以后,政府連續幾輪收儲托市,使得毛豬價格出現恢復性上漲。6月下旬,由于養殖場對后期豬價的預期增強,有壓欄惜售現象,使得毛豬價格漲勢比較迅猛,肉價也水漲船高。“就養殖場而言,經過較長時間的虧損,終于出現了可以扭虧為盈的機會,養殖場方面有惜售的心態,也有壓量保價的動作,再加上還有一些養殖場在做二次育肥,使得毛豬的供應出現偏緊的狀態,由此推動了豬價的上漲。”
在肉價非正常上漲以后,政府及時采取應對措施。7月初,政府出臺了向市場投放儲備肉的對策,養殖場的預期降溫,豬價開始回落,肉價也隨之出現明顯下降。
據北京新發地統計,7月6日,新發地市場白條豬批發的平均價一度沖高到30.50元/公斤,在政府出臺措施以后,肉價應聲而落,到7月12日,肉價回落到27.75元/公斤,比7月6日下降了9.02%。
張月琳表示,目前肉價已經開始掉頭向下,此波肉價的非理性上漲很快會得到平息。由于毛豬供應不存在短缺的狀況,從較長時間段來看,前期的壓量保價的動作,也有可能會造成后期的集中出欄。因此肉價再次出現上漲的可能性很小。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新京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