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位于樅陽縣白柳鎮龍井村的有機地標(樅陽)生態農業產業園內,記者看到數十棟排列整齊的大棚,與藍天、白云和不遠處的柳峰山融為一體,形成一道獨特的鄉村風景。大棚內,工人們正忙著采摘肥碩飽滿、菌香四溢的羊肚菌。
“我們前期種植了43個大棚,從3月6日開始采摘,到目前已經采摘近5萬公斤。”產業園負責人肖貴勇說。
在產業園辦公區,一塊大型顯示屏上跳動著空氣濕度、土壤溫度等數據。“這些氣象感知數據只是我們‘神農大腦’數字農業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產業園技術總監李顏豐博士告訴記者,數字農業系統通過對光照、溫濕度、二氧化碳、土壤等數據的采集計算,讓生產全程可感知、可控制,具備智能蟲情測報、智能環境監測、土壤監測、多方位數據圖像分析、生產管理等多項功能。
有機地標(樅陽)生態農業公司打造的產業園項目規劃1200畝,一期占地近700畝,建設2棟玻璃智能溫室、4棟薄膜連棟溫室、43棟保溫拱棚,主要種植附加值高的羊肚菌,輪作配套種植玉米、辣椒等。
“通過數字農業系統,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大棚內的有機營養包,能感知到羊肚菌實時生長數據。”李顏豐說,種植羊肚菌效益高,但是種植技術要求也高。高品質的羊肚菌對土壤干濕度和pH值有要求,生長環境溫度既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依托數字農業系統,不僅可以實時監測,還可以根據溫濕度等數據變化一鍵升降大棚。
“如果不是數字化監測、智能化管理,每個大棚光升降就要耗時約15分鐘,無法做到規模化、標準化。”李顏豐告訴記者。
“目前,我們每天用工量大約80人。項目完全達產后,預計年產值達1530萬元、帶動周邊村民就業約150人。”肖貴勇說,他們將以數字化、智慧化種植提升經營效益,做大產業規模,努力帶動更多百姓致富。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安徽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