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時節,在天津市武清區汊沽港鎮汊沽港二街一眼望不到邊的土地上,綠油油的油菜已經長到了六七公分高,滿眼的綠色顯示出盛春的無限生機。天津市海通谷物種植合作社理事長劉金成高興地對記者說:“再有十來天,油菜花就開了,到了5月下旬,這些油菜就會全部被旋耕到地里!”據了解,這可不是普通的油菜種植,而是天津市出臺政策補貼的綠肥休耕示范模式。
劉金成說,“我們這土地長年使用化肥都板結了,莊稼扎不下根去。使用油菜做綠肥,到油菜籽發黃還沒結成時,這油料的東西被粉碎到地里,可以疏松土地、提高地力,再種小麥、玉米、大豆什么的,都能增產20%到30%。天津市要求綠肥休耕片區不低于1000畝,這是硬杠杠,然后每畝補貼500元。”
據武清區農業中心生產科丁振山科長介紹,武清區用于綠肥休耕的主要是種植油菜,目前2000畝示范區的油菜長勢良好。
同樣讓武清區種植者高興的是,天津市推行的糧豆輪(間)作模式。現在像劉金成這樣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主體,很多都在忙著籌備豆種。他們在武清區農業中心的指導下,選擇自己中意的品種。劉金成告訴記者,“像‘齊黃34’‘中黃13’‘冀豆12’,還有天津市農科院的品種‘津選豆1012’都很受歡迎,這些好品種對產量收益很有幫助。”因為怕受疫情影響,他們早早就開始備種了,他們對糧豆輪(間)作種豆子很有信心。劉金成說,“大豆也是根系發達,能夠疏松土壤。用大豆輪作,能養地、提高地力,再種什么莊稼都會有好收成。再加上政府有補貼,大家積極性非常高!”
日前,為大力發展低碳循環生態農業,實現節水、節肥、改善地力并起到固碳作用,《天津市2022年耕地綠肥休耕和糧豆輪(間)作實施方案》發布實施,今年天津市將在10個涉農區推廣綠肥休耕示范和糧豆輪(間)作示范,總面積4.8萬畝。
這個辦法的實施區域,以全市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壓采為重點,兼顧重金屬污染區、入海河流污染治理區域、鹽堿地及耕地撂荒治理重點區域等不同生態區,探索用地養地結合模式,能夠在提升土壤肥力、固碳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于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保護生態環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天津市今年對于耕地綠肥休耕和糧豆輪(間)作重點任務是推進以農業理念、技術模式、投入產出效益模式、補貼機制創新為基礎的農業經營管理機制創新上取得突破,構建農業發展新格局。
天津市今年對于承擔市級任務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國有農場等經營主體,將給予財政補貼。綠肥休耕相對集中連片面積為1000畝以上,休耕一季種植油菜、毛苕子(豆科)、二月蘭等品種還田按照每畝500元標準進行補助。糧豆輪(間)作相對集中連片面積為500畝以上,其中大豆間作比例必須達到50%以上。與不同作物的收益平衡點相銜接,互動調整,保證農民種植收益不降低,種植一茬春大豆或輪作夏大豆平作按照每畝300元標準進行補助,同時享受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采取“春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 或“夏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 模式的按照大豆實際種植面積進行補助,同時享受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新華社,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