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趕緊裝酥油,顧客下午就要來取,快一點啊!”近日,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石大倉鄉支哈堂村酥油加工廠的工作比往常更忙,前來訂購酥油的人絡繹不絕,支哈堂村黨支部書記項洛在日常工作之余也干起了“代購”,為不能到廠里來買酥油的顧客提供下單和送貨服務。
2020年6月29日上午8時,隨著一聲爆竹響,滿載39頭優質西門塔爾牛的貨車緩緩駛入支哈堂村,支哈堂村“公司+農戶”奶牛承包養殖簽約儀式正式開始。13戶農戶通過抽簽、認領、簽約等程序,每戶承包了3頭心儀的西門塔爾牛。此后,支哈堂村“開啟”養牛羊模式。
產業有了,如何打通銷售渠道?一時間,奶源收購及制作工藝等成了支哈堂村酥油加工的難點。“一兩酥油千滴奶,不付辛苦得不來。”支哈堂村原黨支部書記公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酥油得來不易,一般來說,一頭母牛每天可產二三公斤牛奶,每50公斤牛奶可提取二三公斤酥油。村民的收入還是很低,集體經濟依舊很薄弱。
“不行,要帶著村民蹚出一條路子來!”于是,從收購到加工,從銷售到分紅,石大倉鄉黨委和支哈堂村黨支部用三年的時間建成了支哈堂村集體經濟嘎堂歐穗乳制品加工廠,打響了支哈堂村酥油品牌,也邁出了致富發展的“第一步”。“公司+農戶”承包養殖,是石大倉鄉黨委政府根據支哈堂村實際情況作出的一次大膽創新,也是為了進一步促進村乳制品加工廠良性運營、提升奶源供應、增加村民收入的勇敢嘗試。
同時,鄉黨委政府和駐村工作隊多方奔走、積極協調,先后爭取項目資金85萬元作為村集體經濟固定資產用于購買優質奶牛,以每頭1500元的價格承包給有養殖意愿的農戶,承包期間所產牛犢歸養殖戶所有,牛奶優先反哺乳制品加工廠。
乳制品加工廠每年承包收入達到6萬元、牛奶供應量增加……路子走出來了,農戶承包有積極性了。幾年時間里,支哈堂村靠著酥油這一純天然、無污染的特色畜產品走上了致富路,過上了好日子。
如今,支哈堂村的酥油產品已經順利叩開化隆縣巴燕、群科等地市場的大門,接下來,支哈堂村將準備“進軍”超市,進一步拓寬市場銷路。
聲明:以上文章來源海東日報,如涉版權,請通知0537-3163974刪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