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花生是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營養價值也很高,但花生在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多種病害,那么最常見的花生病害有哪些,又如何防治呢?今天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
花生在生長過程中,最常見的病害有:病毒病、褐斑病、黑斑病、網斑病、根腐病、根結線蟲病、黃曲霉病、青枯病、瘡痂病、紅蜘蛛、蠐螬和蚜蟲等。現在呢,我們就先來說一說花生病毒病、褐斑病、黑斑病和網斑病的防治方法。
花生病毒病防治方法:
第一步:選用抗病品種。選擇魯花14號、花育19號這兩個有抗性,種子感病率輕,傳播率低的品種。花生播種前要嚴格選種,挑選大粒的花生仁作種子。最好挑選1-2級的大顆粒。有條件的單位,可采取隔離育種的方法,以獲得無病種子,杜絕花生病毒病的初次侵染源。
第二步:推廣地膜覆蓋技術。種播覆土后,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地膜具有驅除蚜蟲的效果,覆膜地塊在苗期誘惑集中蚜蟲的比例,比裸露的地塊兒減少90%.地膜覆蓋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病害的發生,降低病毒病的危害。如果用這種通過藥劑處理的粉色地膜,可以預防雜草的生長。還有驅避蚜蟲的效果,應該大力提倡使用。
第三步:清除感染源。病毒病在同一地塊容易相互傳播。因此,一旦發現病株,一定要急時拔除。清除周圍的雜草及其他蚜蟲寄生的植物,減少侵染來源。如果與玉米等高桿作物間作,有利于減少病害的發生。
第四步:藥劑防治:防治花生病毒病應該從防蚜蟲入手,在花生的苗期,蚜蟲就飛到花生上,吸取汁液傳染病毒。這時,我們用2.5%高效氯氰菊脂1000倍液,或者用3%啶蟲脒乳油1000倍液,噴霧花生園,可以有效控制花生病毒病的蔓延。
褐斑病防治方法:
第一步,合理利用抗病品種。在同一地塊里實行多個品種搭配種植,或者隔年輪換品種種植,防止因品種單一化抗病性退化而引起的褐斑病流行。
第二步,加強田間管理。在栽培管理上,應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適時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營養劑,促進植株穩定健康地生長。管理過程中,整理好排灌系統,雨后清溝及時排水。
第三步,藥劑防治。在花期過后,我們就要及時地預防褐斑病的發生,可選用45%三唑酮可濕粉800~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1500倍倍液。連噴2~3次。隔10~15天一次。可以適當增加噴藥次數。
黑斑病防治方法:
第一步:實行農業綜合防治:花生田實行2年一度的換茬輪作制度。與大豆、玉米輪作為好。準備來年的花生田地時,冬季要深翻晾土。在栽培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適時澆水,合理施肥。雨后要輸通排水溝,降低田間濕度。
第二步,選育和種植抗病優良品種。據國家專業研究機構實驗認定,魯花14號、花育19號兩個品種為抗黑斑病的優良品種。
第三步: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當田間病葉率達到10%~15%時,開始第一次噴藥,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3%戊唑醇懸浮劑3000倍液噴灑葉片;以后每隔10~15天噴藥1次,連噴2次~3次,每畝花生地每次噴藥液50~75千克。
網斑病防治方法:
第一步:輪作。花生與玉米、大豆、紅薯等作物輪作。改善土壤理化結構和性狀,大大地減輕雜草和網斑病的危害,還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花生與輪作的作物都能獲得產。
第二步:選擇抗病品種。在花生播種季節要注意選種,選擇花育26號、花育23號。這2個品種抗網斑病效果好,發病較少。
第三步:加強田間管理:播種前注意施基肥,我們選擇一些有機肥,磷肥、鉀肥。7、8月份生長旺盛季節,應及時中耕除草,提高植株抗病性。花生收獲時,一定要注意清除病殘體。將植株和落葉徹底運出種植地塊兒。冬季深耕翻土,讓日曬和寒霜減少和殺滅病菌源。
第四步:藥劑防治。在網斑病發病初期,用25%的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者80%代森錳鋅超微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防治效果顯著。這樣就可以徹底防治網斑病的發生了。

本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進行商業性轉載。
轉載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