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花生青枯病發病初期,病株全株或一側葉片從上至下急劇凋萎,色暗淡,呈青污綠色。后期病葉變褐色枯焦。病株易拔起。病株枯死時仍然保持綠色或暗綠色,故稱青枯病。植株一旦得病,則全株枯死。病莖縱剖,維管束呈黑褐色,橫切面高濕條件下稍加擠壓可見白色黏液溢出。
病源:
其病原為青枯假單胞桿菌I號小種,屬細菌。該菌寄主包括茄科、蝶形花科、菊科等200多種植物。花生青枯菌主要在土壤中、病殘體及未充分腐熟的堆肥中越冬,成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在田間主要靠土壤、流水及農具、人畜和昆蟲等傳播。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1-8年,一般3-5年仍保持致病力。連作使土壤中病菌數量逐年增多,第2年繼續種花生,病率可增至30%-40%。粘土、土層淺、排水不良、保水保肥差的地塊發病重。
防治措施:
1、整地選種。實行水旱輪作或花生與冬小麥輪作。深耕土壤,施足底肥,灌好底墑。選用抗病品種,如抗青10號、魯花3號、鄂花5號、中花2號、桂油28、泉花3121、粵油22號等。播種前用種衣劑加新高脂膜拌種,能有效隔離病毒感染,提高種子發芽率。按要求適期播種。
2、田間管理。合理施肥、澆水。適時中耕除草,發現病株及時清除。雨后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花蕾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各噴施一次地果壯蒂靈,可使地下果營養輸導管變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加產量。
3、預防:《青枯立克》30ml兌水30斤,進行全株均勻噴霧,花生出齊苗15—20天后連噴2次,間隔7天;臨近開花期噴2次,間隔5天。
備注:在花生出齊苗后,對往年重點發病區及周圍3米內區域進行灌根,每株灌液100ml左右,連灌2次。
治療:
發病后使用《青枯立克》30ml+《大蒜油》15ml,兌水30斤,進行全株均勻噴霧,連噴2-3次,5-7天1次。(嚴重進行灌根,每株4-6兩左右,具體根據植株大小,土壤干濕度而定)。
|
![]() |
? | ![]() |